在晋国分裂为三家之时,东方的一个强大国度同样遭遇了剧变,那便是齐国。姜子牙和齐桓公绝对无法预料,自己的后代竟会如此不争气,将齐国的政权沦为田氏家族的附庸。田氏家族通过长达十代的艰苦经营,成功地完成了对齐国的篡夺,经过的艰难过程堪称波澜壮阔。
曹丕篡汉仅经过了两代,司马炎篡魏也只是三代,而田氏篡齐竟然通过十代人默默的努力、巧妙的政治手腕,成功掌控了齐国的政权,这其中的过程复杂且充满变数。
田氏的起源可追溯至陈国。陈国位于晋国北方和楚国南方之间,长期处于两大强国夹缝中的生存状态,政局动荡,时常受到两国之间争斗的牵制。田氏家族的第一代家主陈完,原为陈国的贵族,却因国内发生了一场血腥的政变,为了逃避杀身之祸,他被迫逃亡至齐国。
齐桓公对陈完十分欣赏,考虑将其任命为卿。然而,陈完初来乍到,并不急于展现锋芒,反而推迟了多次。最终,齐桓公便任命陈完为工正,负责手工业事务,并赠予他大量土地以示优待。为了表忠诚,陈完决定将自己的姓氏从“陈”改为“田”,这标志着田氏家族在齐国扎下了根基。
田完的曾孙田文子,在齐国内政动荡的时期,巧妙地积蓄力量,趁机崛起。凭借其政治智慧,田氏家族由一个小族逐步发展成为了强大的世家大族。田文子的儿子田桓子,在齐庄公因私通心腹大臣妻子而暴露权力弱点时,联合了崔杼与庆封,成功推翻了齐庄公,扶持齐景公上位,但齐景公不过是名义上的君主,实际上,朝政完全由崔杼和庆封控制。
展开剩余74%然而,庆封的荒淫无道和荒废政务,使得齐国朝政一片混乱。民众疾苦,政务腐败,贪污丛生。田桓子看准时机,联合鲍氏、栾氏和高氏,发动政变,将庆封的儿子庆舍杀害,庆封本人被迫逃亡至鲁国。此后,田桓子的威望大增,但他始终未能完全掌控齐国的最高权力,因为栾氏与高氏两大家族仍把持着朝政。
在无路可走之际,田桓子通过挑拨栾氏与高氏的矛盾,最终联合鲍氏,成功将这两大家族驱逐出齐国,并与鲍氏共同瓜分了栾氏和高氏的封地。齐景公终于能够亲政,而田桓子也终于跻身权力的顶端。
田桓子的儿子田僖子在上任后,采取了施恩于民的策略,凭借巧妙的“大斗借米,小斗还米”政策,虽然表面上看似赔本买卖,实际上却极大赢得了百姓的心,进一步巩固了田氏家族的力量。百姓纷纷跑来投奔,使得田氏家族的实力进一步增长。
齐景公去世时,选定了宠妃芮姬所生的公子荼为继任者,并将国家政事托付给了齐国上卿国惠子。然而,田僖子与齐国公子阳生私交甚好,再次挑起政变,与鲍氏联手,暗中策划杀死齐王,将国惠子驱逐至莒国。
田僖子的政变顺利成功后,齐悼公阳生被扶上了帝位,但他依然只是一个傀儡,实际的权力完全掌握在田僖子手中。田氏家族从此完全掌控了齐国的政权。
随着田僖子的去世,他的儿子田成子继任,此时鲍氏和齐悼公之间的矛盾激化。鲍氏与田成子合谋毒死了齐悼公,将齐悼公的儿子齐简公扶上了皇位。但为了抗衡田氏家族的势力,齐简公任命了心腹阚止为右相,试图牵制田成子。
阚止通过不断挑拨离间,煽动齐简公对田成子的疑虑,但齐简公迟迟未果,错失了削弱田氏家族的最佳时机。最终,田成子派遣自己的远房亲戚田豹进入阚止的幕府,利用内线情报发动政变,顺利控制了朝政,阚止被迫逃亡,齐简公也被杀。
田成子扶立齐简公的弟弟齐平公为新君,但实际权力完全落入了田成子的手中。为了进一步巩固权力,田成子策划并成功除掉了鲍氏,完全掌握了齐国的政权,齐国君主的地位再无实权。
田成子去世后,儿子田襄子和孙子田庄子先后接任,尽管两人没有再为国家做出贡献,但却让田氏家族如日中天,齐国君主的权力完全被家族掌控。
公元前405年,田和继任齐国相职,并成功抵挡了三晋对齐国的侵略,彰显了军威。公元前391年,田和以齐康公荒淫无度、荒废政务为由,将其流放至海岛,自立为齐国国君。
公元前390年,田和率齐军侵入魏国,迫使魏文侯向周天子请求由田氏代齐。公元前386年,田和正式被周王室承认,封为齐国诸侯,姜齐国终结,田齐正式崭露头角,开始了新的历史篇章。
总结来说,田氏家族能够成功篡位的原因有三:一是齐国政局动荡不安,君主昏庸无能,给了田氏家族可乘之机;二是田氏家族经过十代人的苦心经营,通过一系列政变清除障碍,逐渐积累了实力;三是田氏家族巧妙地抓住了百姓的心,通过宽政利民、扩大封地,逐渐增强了其内部实力,形成了不可动摇的地位。此外,三家分晋后,周王朝礼崩乐坏,晋国的分裂也使得周边国家无法干预田氏家族的崛起,最终导致了田氏代齐的成功。这一切看似偶然,实则必然。
发布于:天津市和兴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